每周一药 -牛蒡子-

牛蒡子

本品为常用中药,始载《名医别录》列为中品。原名恶实。

别名:牛子、大力子、鼠粘子。

来源:为菊科二年生草本牛蒡 Arctium lappa L. 的成熟果实。栽培或野生。

植物状态:二年生草本。高1~1.5m,上部多分枝。根生叶丛生、茎生叶互生,叶大有长柄,叶片广卵形或心脏形,长40~50cm,宽30~40cm。茎上部的叶逐渐变小,先端钝圆而具一小尖,边缘波状或齿牙状,表面绿色光滑,背面密生灰白色短绒毛。头状花序丛生于枝端成伞房状。总苞呈球形,苞片呈线形,先端延长而成钩状针刺,向四方开散,成为带刺钩的圆球。子房下位,一室。瘦果略呈弯曲的长倒卵形,灰绿色。

产地:全国各地均产,以东北产量大,浙江桐乡产的称“杜大力”,质量佳。

性状鉴别:瘦果倒卵形,外皮灰褐色,有数条微突起的纵棱,表面可见紫黑斑点。下端有一凹窝为果柄痕。外皮坚硬,易嗑开,破开后可见子叶两片,富油性。气微味苦。以粒大饱满,灰褐色者为佳。

主要成分:含牛蒡甙,又含脂肪油20~30%。

药理作用:(1)利尿解热;(2)抗菌:本品煎剂对肺炎双球菌等有较显著的抗菌作用。

炮制:炒用。

性味:辛苦寒。

归经:入肺、胃经。

功能:散风热,宣肺,透疹解毒。

主治:感冒风热,咳嗽,咽喉肿痛,斑疹不透,痈肿疮毒。

临床应用:本品具有疏散风热和解毒作用,尤其适宜于以下两种情况:

(1)  风热而有咽喉肿痛(如咽炎、上呼吸道炎),配以荆芥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等,有较好治疗作用,方如牛蒡汤。

(2)  风热而有便秘,即既有表证,又有里证(如流行性腮腺炎而又大便干结),用牛蒡子表里双解,颇为合适,因牛蒡子除能解表外,又富含油质,服后可以通便,即一般所谓“滑肠”。

   此外,还可用于透疹治疗疮疡。

使用注意:凡泄泻、痘症虚寒、气血虚弱,都忌用牛蒡子;即使在风温表证需要辛凉疏散,但如表现有大便糖泄者(大便不成形,水分多,排便次数多),也不要用。应改用薄荷、蝉蜕较合适。

用量:4.5~9g。

处方举例:牛蒡汤(《证治准绳》):牛蒡子6g 荆芥6g 薄荷3g(后下) 防风6g 大黄3g 生甘草3g,水煎服。治感冒、咽喉肿痛。

附注:本品的叶片,药材称大夫叶,有散风止痒,消炎解毒的效用。

案例:肾阳虚、胃中风

患者:Erica,女,37 岁

首次预约日期:2020年5月20日

主诉:极度虚弱,无法进食或饮水,头晕,胃寒,反酸

中医辨证:脾肾阳虚

中医治疗:温补脾胃,补肾阳。

中医处方:吴茱萸汤+真武汤+补中益气汤。

注:当吴医生刚开始治疗该患者时,她已经六周无法进食。 她甚至连吞水都困难。 患者依靠静脉注射和吸氧来维持生命。 泰国的世界一流医院无法帮助她,所以她请求吴医生进行远程会诊。 由于她无法进食和饮水,吴医生给她开了外用中药合剂(贴在肚脐和涌泉穴(K1),并沿着GV和CV轻灸。24小时后,患者可以喝水及中药,能吃粥了,两周后就出院了。

患者从泰国国际医院出院时仍出现呼吸困难。 她的呼吸功能为3级。

患者继续服用中药(真武汤、补中益气汤、温胆汤、逍遥散等)5个月,以补脾胃、疏肝解郁、祛痰改善。 胆囊功能。 随着针灸治疗,患者的呼吸功能从3级改善到7级。

2020年10月26日,患者全身出现皮疹,奇痒难忍。 泰国皮肤科医生诊断她患有牛皮癣,建议口服泼尼松。 由于患者过去使用类固醇的负面经历,她不愿意再次使用它。 吴医生与张妮医生进行了会诊。 中医诊断是:寒湿阻中,肝郁气滞。 张尼医生开了一个健脾化湿、疏肝理气汤。 患者服用该汤剂两周,既口服又用作洗涤液。 皮疹完全消失,呼吸功能也从7级提高到9级。

注意:以上文章仅作为参考,患者若有兴趣请諮詢专业中医师进行会诊。

每周一药Ming WuComment